咨询热线

13501809436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光泽度计操作常见误区与校准规范

光泽度计操作常见误区与校准规范

更新时间:2025-09-02      点击次数:72
  常见操作误区
  校准板清洁不当:使用普通纸巾或布擦拭校准板,易残留划痕或污渍,导致校准偏差。应使用专用镜头布或镜头纸,避免触碰表面。
  环境温度突变后立即测量:从低温环境(如冬季室外)进入高温环境,或反之,需静置仪器至内部温度平衡,否则镜片结雾或温度补偿失效,影响精度。
  测量对象漏光:被测样品表面未覆盖测量孔,或样品面积小于测量口径,导致外部光线干扰。非平面样品(如曲面)需选用小孔径光泽度计。
  角度选择错误:未根据样品光泽度选择合适角度。例如,低光泽度(<10GU)需用85°角,高光泽度(>70GU)需用20°角,错误角度会导致结果偏差。
  未定期校准:仪器长期使用后,光学元件老化或环境变化会导致示值误差。需按规程定期校准,一般建议每年一次或根据使用频率调整。
  校准规范
  校准前准备:确保校准板清洁无损,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状态(通常5-10分钟)。
  校准步骤:
  将仪器置于黑色标准板,按“校零”键归零。
  切换至白色标准板,按“校标”键,调整示值至标准板数值。
  重复验证,确保高、中、低光泽度板读数与标准值偏差≤±1.5GU(一级仪器)或±2.5GU(二级仪器)。
  环境控制:校准环境需无强光干扰,温度(20±5)℃,湿度<85%。若环境变化,需重新校准。
  记录与追溯:保存校准记录,包括日期、标准板编号、环境参数及校准结果,便于追溯仪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