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501809436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双11?侃侃这11种常用色谱分析方法

双11?侃侃这11种常用色谱分析方法

更新时间:2021-11-08      点击次数:3364
 色谱法根据其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排阻色谱法等。又可根据分离方法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纸色谱法:纸色谱法系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用展开剂进行展开的分配色谱法。供试品经展开后,可用比移值(Rf)表示其各组成成分的位置(比移值=原点中心至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中心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用作药品鉴别时,供试品在色谱图中所显主斑点的位置与颜色(或荧光),应与对照标准物质在色谱图中所显主斑点相同;用作药品纯度检查时,取一定量的供试品,经展开后,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检视其所显杂质斑点的个数和呈色深度(或荧光强度);进行药品含量测定时,将待测色谱斑点剪下经洗脱后,再用适宜的方法测定。该方法需要点样器、展开容器、色谱滤纸等。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标准物质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亦可用薄层色谱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査或含量测定。该方法需要薄层板、点样器、展开容器、显色装置、检视装置或波层色谱扫描仪。
  柱色谱法:
  色谱柱为内径均匀、下端(带或不带活塞)缩口的硬质玻璃管,端口或活塞上部铺垫适量棉花或玻璃纤维,管内装人吸附剂。吸附剂的颗粒应尽可能大小均匀,以保证良好的分离效果。除另有规定外,通常采用直径为0.07〜0.15mm的颗粒。色谱柱的大小,吸附剂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洗脱时的流速,均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根据原理可分为吸附柱色谱、分配柱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髙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人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人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髙效液相色谱仪由髙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色谱柱内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l0u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um)填充剂的耐超髙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系统将规定的洗脱液带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可解离物质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洗脱液带入色谱柱内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必要时经过抑制器或衍生系统),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并处理色谱信号。离子色谱法常用于无机阴离子、无机阳离子、有机酸、糖醇类、氨基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糖蛋白等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它的分离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即基于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上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之间进行的可逆交换;离子色谱法的其他分离机理还有形成离子对、离子排阻等。离子色谱仪器中所有与洗脱液或供试品接触的管道、器件均应使用惰性材料,如聚醚醚酮(PEEK)等。电导检测器是离子色谱常用的检测器,其他检测器有安培检测器、紫外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
  分子排阻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是根据待测组分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技术。分子排阻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为凝胶色谱柱的分子筛机制。色谱柱多以亲水硅胶、凝胶或经过修饰的凝胶如葡聚糖凝胶(Sephadex)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等为填充剂,这些填充剂表面分布着不同孔径尺寸的孔,药物分子进人色谱柱后,它们中的不同组分按其分子大小进人相应的孔内,大于所有孔径的分子不能进人填充剂颗粒内部,在色谱过程中不被保留,早被流动相洗脱至柱外,表现为保留时间较短;小于所有孔径的分子能自由进人填充剂表面的所有孔径,在色谱柱中滞留时间较长,表现为保留时间较长;其余分子则按分子大小依次被洗脱。
  图片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人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人检测器,用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适合气相色谱法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氮磷检测器(NP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质谱检测器(MS)等。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upercriticalfluidchromatography,SFC)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方法。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的—些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临界温度通常髙于物质的沸点和三相点。超临界流体具有对于色谱分离极其有利的物理性质。它们的这些性质恰好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使超临界流体色谱兼具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特点。临界流体色谱中的色谱柱可以是填充柱也可以是毛细管柱,分别为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法(pSFC)和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法(cSFC)。
  临界点色谱法:临界点色谱法(liquidchromatographyatcriticalcondition,LCCC)是根据聚合物的功能基、嵌段结构的差异进行聚合物分离的一种色谱技术。临界点色谱法的原理是基于临界点之上、临界点之下以及临界点附近的标度理论。当使用多孔填充材料作为固定相时,分子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SEC)和相互作用色谱(interactionchromatography,IC)的分离机制在分离聚合物时同时发生作用。在某个特殊色谱条件(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温度)下,存在两种分离机制的临界点,被称为焓熵互补点或色谱临界条件(criticalconditions)或临界吸附点(criticaladsorptionpoint,CAP)。在这一点,聚合物分子按照分子末端功能基团的不同或嵌段结构的差异分离,与聚合物的摩尔质量(分子量)无关,聚合物的洗脱体积等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此时聚合物的长链成为了“色谱不可见”(chromatographicallyinvisible)。
  电泳法:电泳是指溶解或悬浮于电解液中的带电荷的蛋白质、胶体、大分子或其他粒子,在电流作用下向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电泳法是指利用溶液中带有不同量电荷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在外加电场中使供试品组分以不同的迁移速度向对应的电极移动,实现分离并通过适宜的检测方法记录或计算,达到测定目的的分析方法。电泳法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由溶液电泳或移动界面电泳,另一类为区带电泳。
  移动界面电泳是指不含支持物的电泳,溶质在自由溶液中泳动,故也称自由溶液电泳。区带电泳指含有支持介质的电泳,带电荷的供试品(如蛋白质、核苷酸等大分子或其他粒子)在惰性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带。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指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根据供试品中各组分淌度(单位电场强度下的迁移速度)和(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分离模式有: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亲和毛细管电泳(ACE)、毛细管凝胶电泳(CGE)、毛细管电色谱(CEC)、毛细管阵列电泳(CAE)、芯片式毛细管电泳(ChipCE)。